【百折不挠造句是什么】“百折不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、不放弃,形容意志坚定、毅力顽强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,下面将从含义、用法、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。
一、
“百折不挠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原意是形容人的意志像铁一样坚硬,即使多次受到打击也不会动摇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被广泛用来赞扬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奋斗的人。
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是在描写人物精神风貌或叙述奋斗历程时。它的结构为联合式,由两个动词性词语组成,表达一种持续不断的抗争状态。
在实际运用中,“百折不挠”通常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,后面常接“地”字构成副词性短语。例如:“他百折不挠地追求梦想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百折不挠 |
拼音 | bǎi zhé bù náo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含义 | 形容意志坚强,屡受挫折而不退缩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;常与“地”连用构成副词性结构 |
近义词 | 坚韧不拔、锲而不舍、百折不回 |
反义词 | 知难而退、半途而废、一蹶不振 |
例句 | 1. 他百折不挠地坚持学习,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 2. 面对困境,她始终百折不挠,从未放弃。 |
使用场景 | 用于赞美或描述一个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定意志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百折不挠”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也是一句能够激励人心的语言。在日常写作或表达中,恰当使用这个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