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屏息敛声的意思及拼音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成语或词语,它们不仅富有文化内涵,还能准确表达某种状态或情绪。其中,“屏息敛声”就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成语。以下将从其含义、拼音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屏息敛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非常安静、不敢出声,通常是因为紧张、害怕或极度专注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和行为表现,如在重要场合中保持沉默,或在危险环境中不敢发出声音。
该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:“屏息”意为抑制呼吸,表示紧张或专注;“敛声”则是收敛声音,表示不发出声响。两者结合,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处于高度警觉或压抑的情绪状态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屏息敛声”多用于书面语,尤其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写作中出现较多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屏息敛声 |
| 拼音 | píng xī liǎn shēng |
| 英文翻译 | hold one's breath and keep silent |
| 含义 | 形容因紧张、害怕或专注而不敢出声,保持极度安静的状态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安静状态 |
| 近义词 | 一声不响、噤若寒蝉、鸦雀无声 |
| 反义词 | 喋喋不休、高声喧哗、吵闹不休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屏息敛声,不敢发言。” |
| 示例句子 | 在老师提问时,全班同学屏息敛声,生怕答错问题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屏息敛声”虽然不是常见的口语词汇,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。理解并掌握这类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