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】“逆来顺受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面对不公正、不顺利或令人不满的事情时,不是积极反抗或争取改变,而是被动地接受、忍受。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主见、不敢抗争的人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逆来顺受 |
| 拼音 | nì lái shùn shòu |
| 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之行己,不为小利所动,不为小害所惊,虽有逆来顺受之志。” |
| 含义 | 面对不公或困难时,不加反抗,一味忍受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态度,含贬义 |
| 近义词 | 任劳任怨、委曲求全、忍气吞声 |
| 反义词 | 奋起反抗、据理力争、敢于抗争 |
二、使用场景与意义
在现实生活中,“逆来顺受”往往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境中:
1. 职场中:员工面对上司的不合理要求,不敢表达意见,只能默默承受。
2. 家庭中:子女对父母的专制行为无条件服从,即使内心不满。
3. 社会关系中:面对不公平待遇,选择沉默而非发声。
这种态度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避免冲突,但长期来看,容易让人失去自我价值感,甚至助长他人的不当行为。
三、正确理解与应对方式
“逆来顺受”并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生活态度,但它也提醒我们:
- 了解自己:明确自己的底线和原则,不要盲目妥协。
- 学会沟通:遇到问题时,应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一味忍让。
- 寻求帮助:当个人无法解决时,可以向亲友、上级或相关机构求助。
四、总结
“逆来顺受”是一种被动接受不公的态度,虽然有时出于无奈,但不应成为常态。每个人都应该在尊重他人、遵守规则的前提下,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,维护自身权益。
| 项目 | 内容 |
| 定义 | 面对不公或困难时,不加反抗,一味忍受 |
| 褒贬 | 贬义 |
| 使用建议 | 不宜长期依赖,应学会合理表达与应对 |
| 适用对象 | 适用于描述某些人消极应对问题的行为 |
通过正确认识“逆来顺受”的含义,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平衡忍耐与坚持,做一个既懂得宽容,又不失原则的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