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徐干的资料】徐干(170年-217年),字伟长,东汉末年文学家、哲学家,是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他与陈琳、阮瑀、应玚、刘桢、王粲、孔融并称为“建安七子”,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徐干以诗文著称,作品风格清峻典雅,注重辞藻与意境,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。
徐干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,自幼聪慧好学,博览群书,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。他的思想深受儒家影响,主张以德治国,强调礼教与人伦。他在《中论》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与哲学观点,内容涉及社会制度、道德修养、教育等方面,体现出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。
尽管徐干在文学上成就突出,但他在仕途上并不显赫。他曾在曹操手下任职,但由于性格耿直,不愿阿谀奉承,最终并未得到重用。他的生活较为清贫,但他始终坚持以文养志,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思想传播。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徐干 |
字 | 伟长 |
出生年份 | 170年 |
逝世年份 | 217年 |
籍贯 | 山东 |
身份 | 文学家、哲学家 |
所属时期 | 东汉末年 |
文学流派 | 建安文学 |
同行人物 | 建安七子(陈琳、阮瑀、应玚、刘桢、王粲、孔融) |
主要作品 | 《中论》、《答刘桢诗》、《玄猿赋》等 |
思想主张 | 强调礼教、道德修养、以德治国 |
个人特点 | 清峻典雅、注重辞藻、性格耿直 |
仕途状况 | 不显赫,未得重用 |
历史评价 |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,思想深刻,影响深远 |
徐干虽未在官场取得显著成就,但其文学与思想贡献却为后世所铭记。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,更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思想者。他的作品至今仍被研究和传颂,成为了解东汉末年文化与思想的重要窗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