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受之有愧下一句】2.
“受之有愧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在接受某样东西或某种好处时感到不好意思、内心不安。这句话的完整表达是:“受之有愧,谢之无由。”意思是:接受别人的好意或恩惠时感到内疚,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感谢。
下面是对“受之有愧”的相关背景、含义及常见用法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受之有愧”出自古代文言文献,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善意的感激与自责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多用于表达一种谦逊的态度,表示自己虽然接受了对方的帮助或馈赠,但内心仍觉得不配,因此感到惭愧。
其下一句“谢之无由”,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:想表达感谢,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或理由,显得更加复杂和微妙。
这类表达在文学作品、日常交流中都较为常见,尤其在涉及礼节、人情往来时使用较多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全称 | 受之有愧,谢之无由 |
出处 | 传统文言文献(具体出处不详) |
含义 | 接受别人的恩惠或好处时感到内疚;想感谢却不知如何表达 |
使用场景 | 礼貌场合、文学作品、人际交往中表达谦逊 |
情感色彩 | 感激中带羞愧,谦逊中含自责 |
近义词 | 心存感激、感恩戴德、不敢当 |
反义词 | 理所当然、心安理得、毫不在意 |
常见用法 | “他送我一份礼物,我受之有愧,谢之无由。”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受之有愧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,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体现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强调“礼尚往来”,但也重视“知恩图报”。因此,“受之有愧”往往伴随着一种责任感和道德压力,促使人们在后续的行为中做出相应的回报。
此外,在现代职场或社交中,这种表达也常被用来缓和关系、避免直接拒绝他人的好意,体现出一种委婉和礼貌的沟通方式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表达方式,可参考《古文观止》《论语》等经典文献,其中不乏类似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