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】一、原文回顾
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是宋代词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著名词作,全词以金陵(今南京)为背景,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思。其语言凝练,意境深远,是宋词中极具代表性的怀古之作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
原文 | 翻译 |
登临送目,正故国晚秋,天气初肃。 | 登上高楼远望,正是旧都(金陵)的深秋时节,天气刚刚转凉。 |
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。 | 千里长江如白绸般清澈,青翠的山峰如箭头般耸立。 |
征帆去棹残阳里,背西风酒旗斜矗。 | 船只在夕阳中远行,迎着西风,酒旗在风中飘扬。 |
彩舟云淡,星河鹭起,画桥烟市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。 | 彩色的船只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银河边白鹭飞起,画桥下的街市,轻风拂动绿色帘幕,楼阁错落有致,人口众多。 |
云树堤沙,怒涛卷霜雪,天堑无涯。 | 高大的树木沿着堤岸生长,怒涛翻滚如霜雪,天险般的江水无边无际。 |
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。 | 回忆过去,曾经的繁华竞相追逐,可如今城门之外,高楼之中,仍是悲伤和仇恨不断延续。 |
千古凭高,对此漫嗟荣辱。 | 千古以来登高怀古的人,面对此景,只能感叹兴衰荣辱。 |
六朝旧事随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 | 六朝的旧事如同流水一般逝去,只有寒烟和枯草依旧苍翠。 |
晚来风起,吹皱一池春水。 | 暮色中风起,吹得池水泛起涟漪。 |
不信人间有此景,疑是神仙到此地。 | 不相信世上还有如此美景,怀疑是仙人来到这里。 |
三、作品赏析
王安石在这首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中,通过对金陵自然风光的描绘,表达了对六朝兴亡的深切感慨。他借景抒情,既展现了金陵的壮丽景色,也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沉思。
- 写景手法:词中“千里澄江似练,翠峰如簇”等句,运用比喻与夸张,将金陵的山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- 情感表达:“念往昔,繁华竞逐,叹门外楼头,悲恨相续”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。
- 哲理思考:“千古凭高,对此漫嗟荣辱”一句,道出了人生短暂、历史无情的主题。
- 结尾意境:“不信人间有此景,疑是神仙到此地”则升华了全篇,使整首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游走,增强了艺术感染力。
四、总结
《桂枝香·金陵怀古》是一首兼具写景、抒情与哲思的佳作,王安石以独特的视角描绘金陵风光,同时寄托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。其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,结构严谨又富有变化,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造诣。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王安石 |
体裁 | 词 |
创作背景 | 宋代,作者登高怀古,感慨六朝兴衰 |
主题 | 怀古、历史兴衰、人生哲理 |
艺术特色 | 写景生动、情感深沉、语言凝练 |
赏析重点 | 景中寓情,虚实结合,哲理深刻 |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历史背景或与其他怀古诗词的比较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