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】“阋墙谇帚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,源自古代汉语,常用于描述家庭内部的矛盾或争执。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,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。
一、成语释义
阋墙谇帚:
- 阋(xì):争吵、斗殴。
- 墙:指家庭内部的墙,引申为家庭成员之间。
- 谇(suì):责骂、斥责。
- 帚:扫帚,象征琐碎、日常事务。
合起来,“阋墙谇帚”原意是兄弟之间因琐事争吵、互相责骂,后引申为家庭内部发生矛盾、不和,甚至大动干戈的情况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该成语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,但对外能共同抵御外敌。后来“谇帚”被加入,形成“阋墙谇帚”,强调的是家庭内部因小事而产生的争执。
现代使用中,“阋墙谇帚”多用于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的不和、争吵,带有批评意味。
三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阋墙谇帚 |
拼音 | xì qiáng suì zhǒu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 |
本义 | 兄弟因琐事争吵、责骂 |
引申义 | 家庭或团体内部的矛盾、不和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家庭或组织内部的争执 |
情感色彩 | 负面,带批评意味 |
现代应用 | 形容家庭或团队内部不和谐 |
四、结语
“阋墙谇帚”虽非常见成语,但在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表达意义。它提醒人们,家庭或团体内部应注重沟通与和睦,避免因小事引发不必要的争执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