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刺股的辞典修订版】“刺股”一词,源自古代文人苦读的精神象征。在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中,苏秦为激励自己读书,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,以保持清醒,不致昏睡。后人将这种刻苦学习、自我鞭策的精神称为“刺股”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“刺股”已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,更多地被赋予了精神层面的含义,成为勤奋、自律和毅力的代名词。
在现代辞典中,“刺股”的释义通常包括以下几点:
1. 字面意义:用尖锐物品刺击大腿,防止瞌睡。
2. 比喻意义:形容刻苦学习、自励自勉的行为。
3. 文化象征:代表古代学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“刺股”的内涵与演变,以下是对“刺股”一词在不同辞典版本中的解释总结:
辞典名称 | 出版时间 | 释义内容 | 特点 |
《汉语成语词典》 | 1980年 | 刺股:用锥子刺大腿,形容刻苦学习。 | 简洁明了,突出字面与比喻意义。 |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(第7版) | 2016年 | 刺股:古代一种刻苦学习的方法,用锥子刺腿以保持清醒。 | 强调历史背景与实际应用。 |
《中华成语故事集》 | 2005年 | 刺股:苏秦为学成而刺股,表现其刻苦精神。 | 增加历史人物背景,增强文化深度。 |
《辞海》(第七版) | 2019年 | 刺股:古时为使头脑清醒,常以锥刺股。现多用于形容勤学苦练。 | 更注重文化传承与现代用法结合。 |
《国学辞典》 | 2021年 | 刺股:象征坚毅不屈的学习精神,体现古人求知之志。 | 注重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。 |
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,“刺股”一词在不同版本的辞典中,虽然释义略有差异,但核心思想始终围绕着“刻苦学习”和“自我激励”展开。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习者。
在当代社会,“刺股”虽不再以物理方式呈现,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值得推崇。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,面对挑战时,若能秉持“刺股”的精神,便能在困难面前坚持到底,最终实现自我突破与成长。
总之,“刺股”不仅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写照,更是现代人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。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符号,我们可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回初心,坚定前行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