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七日观潮全诗解译及注释】《十七日观潮》是宋代诗人潘阆所作的一首描写钱塘江潮的诗。全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与敬畏之情。
一、诗歌原文
> 十七日观潮
> 潘阆
> 塞上江南水,潮声动地来。
> 玉山崩欲倒,银浪卷空回。
> 风怒如雷吼,云奔似雪飞。
> 人间无此景,天上亦难追。
二、诗歌解读
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气势的语言,描绘了钱塘江在农历十七日的潮水景象。诗人通过对“玉山”、“银浪”、“风怒”、“云奔”等意象的运用,展现出潮水汹涌澎湃、震撼人心的壮丽画面,同时流露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。
三、全诗解译及注释(表格形式)
句子 | 解译 | 注释 |
塞上江南水 | 钱塘江的水,虽处塞外却如江南般秀美 | “塞上”指钱塘江附近地区,“江南水”形容其柔美 |
潮声动地来 | 潮水的声音震动大地而来 | 形容潮水来势凶猛,声势浩大 |
玉山崩欲倒 | 如同玉山崩塌,仿佛要倾倒 | 用“玉山”比喻潮水的洁白与高耸 |
银浪卷空回 | 白色的浪花翻滚着冲向天空又回落 | 描写潮水的激烈与连绵不绝 |
风怒如雷吼 | 风声如同雷鸣般怒吼 | 表现风势之强,声音之响 |
云奔似雪飞 | 乌云奔腾,如同雪花飞舞 | 用“雪”形容云的白与快 |
人间无此景 | 人间没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| 表达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叹 |
天上亦难追 | 即使天上也难以再现这般奇景 | 强调潮水的非凡与独特 |
四、总结
《十七日观潮》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气势的诗作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感官描写,将钱塘江潮的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力量,也抒发了对自然奇观的敬仰之情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,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与艺术表达。
结语:
《十七日观潮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成为描写钱塘潮的经典之作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