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表里山河出自于哪里】“表里山河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地势险要、山川壮丽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也常被用于描述地理环境或历史背景。那么,“表里山河”到底出自何处?下面将从出处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出处
“表里山河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。原文为:
> “晋侯与秦伯围郑,郑伯使烛之武见秦伯曰:‘国危矣!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’……子犯请击之,公曰:‘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也。’亦去之。……晋侯乃使阳处父追之,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”
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出现“表里山河”四字,但后人根据其地理描述和军事战略意义,将其引申为“表里山河”。
后来,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也有类似的表达:“天下有三河:一曰河水,二曰洛水,三曰济水。……山西之地,表里山河,膏腴之地,可以富国。”
因此,可以认为“表里山河”最早是古人对黄河流域地区地理特征的概括性描述。
二、含义
“表里山河”原意是指一个地方既有山川屏障,又有河流环绕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后引申为一种地理环境优越、战略地位重要的象征。
- 表:指外部的山川屏障。
- 里:指内部的河流或地形。
- 山河:泛指自然地理屏障。
三、用法与常见语境
1. 地理描写:如“山西一带,表里山河,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。”
2. 历史评价:如“晋国之所以能称霸春秋,正是因其地势表里山河,进可攻退可守。”
3. 文学引用:如“诗人常以‘表里山河’来赞美祖国山河壮丽。”
四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(引申);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(明确使用) |
含义 | 指地势险要、山川环绕,易守难攻的地理特征 |
用法 | 地理描写、历史评价、文学引用 |
延伸意义 | 象征战略地位重要、地理环境优越 |
相关典故 | 春秋时期晋国的地势优势、山西地区的地理特点 |
五、结语
“表里山河”虽非一个常见的现代成语,但在古代文献中却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,更是对历史、军事、文化的一种高度概括。了解其出处与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与文化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