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快讯 > 经验问答 >

鞭辟入里历史典故

2025-09-17 16:51:17

问题描述:

鞭辟入里历史典故,急!求解答,求不沉贴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7 16:51:17

鞭辟入里历史典故】“鞭辟入里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或评论事物时能够深入本质、切中要害。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语言表达的精炼追求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思辨与深度的思想传统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成语 鞭辟入里
拼音 biān bì rù lǐ
出处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其言之也,鞭辟入里。”
释义 比喻分析问题或评论事物时,能深入核心,直击要害,不浮于表面。

二、历史典故

“鞭辟入里”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王符是东汉时期的学者,以批评时政、关注民生著称。他在文章中批评当时社会风气虚伪、官场腐败,认为只有像“鞭辟入里”那样深刻剖析问题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他的言论虽锋利,却因其直指现实而受到后人推崇。

三、用法与例句

使用场景 例句
批评文章 他的文章鞭辟入里,令人耳目一新。
学术讨论 教授的分析鞭辟入里,让人受益匪浅。
会议发言 他指出问题鞭辟入里,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。
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类型 词语
近义词 切中要害、一针见血、直指本质
反义词 浮光掠影、隔靴搔痒、泛泛而谈

五、文化意义

“鞭辟入里”不仅是语言表达上的技巧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。它强调在面对复杂问题时,不应停留在表层,而应深入挖掘根源,寻找真正的解决之道。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尤其在儒家学派中,“格物致知”的理念与“鞭辟入里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
六、总结

“鞭辟入里”作为一则经典的历史典故,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语言精准性的追求,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注重实质、追求真理的价值观。在现代生活中,无论是学术研究、政策制定,还是日常交流,学会“鞭辟入里”都是一种重要的能力。

内容要点 简要说明
成语含义 分析问题深入本质,切中要害
历史出处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
使用场合 批评、分析、讨论等
文化内涵 强调思考深度与语言精准性

通过了解“鞭辟入里”的来源与内涵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法,也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