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聚蚊成雷的意思聚蚊成雷解释及出处】“聚蚊成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聚集的蚊子能发出雷鸣般的声音”,比喻积少成多、积小成大,或者小问题若不加以重视,可能会引发大的后果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,尤其是从微小积累到巨大影响的过程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聚蚊成雷 |
拼音 | jù wén chéng léi |
释义 | 比喻积少成多,或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;也可形容虽微小但集合成强大之势。 |
近义词 | 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、积羽沉舟 |
反义词 | 以卵击石、杯水车薪、微不足道 |
二、出处说明
“聚蚊成雷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
> 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……夫民,神之主也。是以圣王先成民,而后致力于神。故《诗》曰:‘祈招之愔愔,式昭德音。’其是之谓也。……聚蚊成雷,众口铄金。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虽然蚊子很小,但如果数量多了,声音也能像雷一样响亮;同样,众人议论的力量也能使金石熔化。这反映了古代对“众口铄金”这一现象的深刻认识,也体现了“聚蚊成雷”的哲学思想。
三、用法与例句
用法 | 示例 |
用于描述事物发展过程 | 他起初只是一个小项目,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了一个大企业,真是聚蚊成雷。 |
用于提醒注意小问题 | 这些小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,迟早会聚蚊成雷,酿成大祸。 |
用于形容舆论力量 | 网络上的言论虽多为琐事,但若形成气候,也会聚蚊成雷。 |
四、总结
“聚蚊成雷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。它告诉我们,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,如果不断积累,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。因此,在生活中,我们应注重细节,防微杜渐,避免因小失大。
在写作和表达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,不仅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还能让观点更具说服力和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