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】“肝胆俱裂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极度的悲痛、震惊或愤怒,情绪达到极点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在面对巨大打击时的心理状态,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肝胆俱裂 |
拼音 | gān dǎn jù liè |
释义 | 形容极度的悲痛、震惊或愤怒,情绪达到极点。 |
出处 | 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吾闻之,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今子有言,而我无实,是吾过也。若以言举人,则吾言未可得也。”(后世引申为表达强烈情绪)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情绪剧烈波动的情景。 |
近义词 | 心如刀割、痛彻心扉、肝肠寸断 |
反义词 | 泰然自若、无动于衷、心平气和 |
二、使用场景与例子
1. 家庭悲剧:当亲人突然离世时,当事人可能会感到“肝胆俱裂”。
2. 意外事件:如交通事故、自然灾害等重大变故发生时,人们也可能产生这种情绪。
3. 情感冲击:遭遇背叛、失恋等情感打击时,也常用此成语来形容内心痛苦。
例如:
> 听到儿子在车祸中不幸身亡的消息,他顿时肝胆俱裂,久久不能言语。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
“肝胆”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人体内最敏感、最忠诚的器官,象征着人的忠诚与情感。因此,“肝胆俱裂”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,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极端痛苦表现,体现了古人对情感深度的重视。
四、总结
“肝胆俱裂”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巨大打击时所感受到的极度痛苦。它不仅表达了情绪的激烈程度,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,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