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露锋芒汉语大词典】“不露锋芒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低调、不张扬、不炫耀自己的才能或优势。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不露锋芒”被解释为“不显露自己的才干或锐气”,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内敛、沉稳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词语 | 不露锋芒 |
拼音 | bù lù fēng máng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 |
出处 | 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其人虽有才,而性不露锋芒。”(注:此为后世引申用法) |
释义 | 不显露自己的才能或锐气,形容人谦虚、低调、不张扬。 |
近义词 | 藏锋守拙、韬光养晦、含而不露 |
反义词 | 锋芒毕露、得意忘形、自夸自耀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为方式,也可用于评价作品风格。 |
二、成语的使用场景
“不露锋芒”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:
1. 人物描写:如“他为人低调,从不露锋芒,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展现出非凡的能力。”
2. 文学作品:在小说或文章中,用来刻画一个沉稳、不张扬的角色。
3. 职场环境:形容那些能力强但不炫耀的人,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尊重。
4. 艺术风格:有时也用来形容某种艺术表现手法,如绘画、书法等,强调含蓄之美。
三、文化内涵与延伸
“不露锋芒”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,更是一种智慧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强调“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”,即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,而不是急于表现。这种思想深受道家和儒家影响,尤其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广泛流传。
此外,这一成语也反映了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注重“以柔克刚”的哲学观念,强调内在修养胜过外在表现。
四、结语
“不露锋芒”不仅是对一个人性格的描述,也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,也要保持谦逊和冷静,避免因过度张扬而引发不必要的矛盾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品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备注:本文内容基于《汉语大词典》及相关资料整理而成,旨在提供准确、清晰的成语解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与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