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居是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当一个人身居朝廷高位时,就应该忧虑百姓的疾苦。其中,“居”字在此处表示“处于、处在”的意思,强调的是人的位置和责任。
在古代,“庙堂”指的是朝廷或国家政权的核心地带,而“忧其民”则是指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与担忧。整句话表达了士大夫应有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即无论身处何地,都要心系百姓、关注民生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居”的含义,我们可以从词义演变、语境分析和现代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出处 | 《岳阳楼记》——范仲淹 |
句子原文 |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|
“居”的意思 | 处于、处在(表示所处的位置) |
“庙堂”解释 | 指朝廷、国家政权中心 |
“忧其民”的意思 | 忧虑百姓的疾苦 |
整体含义 | 身居高位时应关心百姓生活 |
词义演变 | “居”本义为居住,后引申为“处于某种状态或位置” |
现代用法 | 如“居官”、“居要职”等,均表示担任重要职位 |
语境分析 | 在文中强调地位与责任的关系,体现儒家仁政思想 |
三、结语
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不仅是对古代士大夫的责任要求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民本”思想的核心价值。理解“居”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句话的精神内涵,从而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庙堂”与“江湖”的对比,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的现实意义,可继续阅读相关文章。